赖锦波,男,汉族。1998年4月出生,江西省龙南市人,中共预备党员,九江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2018级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现为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社迳乡人民政府科员。
2021年,赖锦波响应年轻人去基层的号召,报考了省考公务员,到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社迳乡当一名普通办事员,希望在基层可以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学习,历练作风、增长才干。他决心要如习总书记说的“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那般,立志“24岁来到这片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9岁离开这片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决定在基层干出一番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破了“四大关”,而初到基层的他也面临着“三关”。一是“生活关”。乡镇不比城市,24小时有自来水供应,乡里如果很久没下雨的话,自来水只能是早晚供应,而且没有正规的自来水厂过滤,取水都是直接山上拦河取水,水质普遍偏黄,一到下雨天更是一碗水半碗泥。。二是“语言关”。当地村民交流普遍使用的是方言,虽然同是赣南客家人,但是客家话有着十里不同音,隔了一座山都可能听不懂说啥的情况。为此,一有时间他就和村干部去农户家走访,和乡亲多沟通,多交流,从一些农产品开始熟悉当地的方言。三是“想家关”。社迳乡地处偏远,只有一条路通往县城,每次回家都需要绕路县城,而且,基层特别是农村事务纷繁复杂,一个月就放一次假也是经常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建沼气池,同乡亲们打成一片,只有同群众一起,才知道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要想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就必须眼皮贴近地皮,深入百姓家中走访。赖锦波到乡里报到的第二天,就跟着各个村的驻村领导去下村,跟着到了各个村的村委会进行了解每个村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在观察大家的每日日常工作是什么;第三天就开始去旁听圩镇上召开的互助会,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分配了驻村安排后,他第一时间对本村在家村民进行了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本村产业发展等情况。为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向身边的领导、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农村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沟通交流方式。
作为一名在校期间发展的中共党员,赖锦波时刻保持着学生时的创新精神。作为乡组织干事,他被安排到负责党建工作,协助组织委员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和质量过硬行动,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百香果、向日葵、葛根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稻谷烘干厂、油料加工厂等重点项目。社迳乡老屋村成功获评省级第三批“红色名村”、全县首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人民日报以《“老屋”焕发新活力》为题点赞社迳。他还协助组织委员抓好党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当迳村、炉迳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点;2021年度社迳乡组织工作获评“先进单位”。
作为青年干部,他积极带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农业农村、反电诈宣传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等团组织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加入社迳乡团员青年党史辅导员队伍,深入村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醉美社迳贡献青春力量。
最近网上流传一句话,“青春有几年,疫情就三年”疫情就是战令,疫情不结束就一刻都不能松懈,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赖锦波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参加工作以来,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不怕危险和困难,作为圩镇街的驻村干部每次都在圩日街上值班值守,在菜市场门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自愿申请到路途远、车流量大的江口村的全南和信丰交界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发现并指出个别工作人员在使用电子体温枪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所在服务点反映,促进了电子体温枪的正确规范使用。
赖锦波同志和全体社迳乡的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奔赴在各个村、小组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学校、工厂。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田间地头,在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赖锦波感言: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年轻人应多到基层去,在基层锻炼中增强党性、磨练意志、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多“接地气”,在锻炼中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