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审核评估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 校友风采 | 平凡人不凡事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改革项目库>>正文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
《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
2024-04-29 16:09 丁志华供稿 审核:张幼明 

一、课程简介

《汽车构造》课程是九江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车辆工程本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构建汽车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知识结构的根基。

    本课程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动机部分,第二部分为底盘部分。发动机部分包括发动机基本知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和起动系;底盘部分包括汽车传动系、汽车行驶系、汽车转向系、汽车制动系;此外课程内容还包括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熟悉各总成的工作原理,掌握主要结构之间 的装配关系

   2)能力目标

     具备识别汽车主要系统及零部件基本结构的能力,具有分析、验证各总成或系统的结构对其工作性能影响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能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具有不断学习 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作为汽车产业人的自豪感与服务区域汽车产业的使命感

     作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汽车构造》课程目前具有动态平衡的师资梯队,共有5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高级技师1名,均具有硕士或学士学历,都是双师素质教师,课程负责人为丁志华副教授。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中国汽车发展史——先驱们的奋斗

 2.对应章节0 总论

3.课程讲次1

三、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汽车发展史(启蒙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飞跃阶段),展现中国汽车在内忧外患中成长壮大,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理念和培养爱国情怀。

四、案例主要内容

学习“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到我国首批 12 辆汽车下线,从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大门,驶出我国第一辆拖拉机,穿插介绍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孟少农等人物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或许我们的汽车业还将落后于汽车业发达国家很远很远。

五、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

教学

设计

案例导入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选择

线上慕课、线上讨论、线下重点讲解、线上测试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超星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推动课程思政同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考核评价方案

 

形成性评价(50%):线上记录学生的各项数据(主动学习能力),日常作业布置开放题、探索题,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前沿知识探索及阶段性成果分享(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鼓励学生节假日进行旅游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等(实践调研能力);

终结性评价(50%):采用“客观题和非标准化的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把课程思政元素纳入考核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反思思政目标是否达成:鼓舞学生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的报国志向,勇担社会主义建设使命。

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使教学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先进思想及良好的理念的熏陶;

由于专业课学时有限,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有限。需要进一步思考思政内容和专业课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灵活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闭窗口